首页 > 实用范文

**镇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报告

时间:2024-09-20 22:09:55
**镇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报告(全文共3794字)

**镇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报告

根据《**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通知》要求,**镇认真对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通知》(云开组办便签〔2021〕10号)反馈问题开展自查,举一反三,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帮扶任务比较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用途不当和还款风险;贫困户对政策性收入依赖程度高,需着力提升低收入人群自我增收能力;扶贫特色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业扶贫增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方面进行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现将排查情况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各村挂钩村领导、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扶贫办,建立党委领导部门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镇村互动,相关部门联动,全镇共同行动,以上率下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整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整改到位。

二、问题排查和整改措施

2020年12月,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按20%的比例抽查了我省2020年宣布摘帽的镇雄县和福贡县。2021年 2月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反馈镇雄县和福贡县抽查有关情况,指出**省贫困县退出还存在5个方面问题。现**镇严格对照问题清单,认真逐一排查和整改,确保全面排查清楚、严格整改到位。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镇存在此类情况。

2014年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下辖18个行政村均为深度贫困村,识别建档立卡人口14858人,贫困发生率达49.99%;截止2020年10月30日动态调整之后,现有一般脱贫户4027户14649人、脱贫不稳定户371户1277人、边缘易贫户127户416人。其中,2014年脱贫718户2557人,2015年脱贫363户1423人,2016年脱贫66户246人,2017年脱贫663户2556人,2018年脱贫2475户8826人,2019脱贫113户318人,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目前我镇所有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然而,**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依旧面临艰巨挑战,一是我镇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风险消除不彻底,目前我镇还有未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户16户55人,未消除风险脱贫不稳定户36户134人。二是农户收入结构不合理,在农户收入比例中,产业收入占比不高,政策性补助收入占比较大。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防贫预警机制,制定《**镇农村人口精准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方案》,对本镇内的农业户籍(含农转城户籍人员)和农村常住人口实施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全镇共纳入精准防贫监测预警户469户,其中脱贫户357户;一般户112户,根据家庭情况分级预警、分级帮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加大对农村人口的防贫监测预警力度,开展“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的“四个专项行动”。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是建立健全相对贫困对象监测预警机制,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或略高于5000元的所有农业户籍人口(含农转城)进行防贫预警监测,重点关注兜底脱贫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情况造成大额刚性支出的农户,并逐户核实核准,制定整改方案,确保脱贫质量。

三是着力培育增收产业,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生猪养殖等扶持奖励政策的落实,打造培育一批“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通过加大产业项目发展;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办法实现**镇产业项目快速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周围农户增收致富,稳定脱贫成效,确保脱贫群众收入达标“稳得住”。

四是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加大工作调度和督查检查力度,持续压实部门行业责任、帮扶单位社会责任、干部为民责任。

(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帮扶任务比较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镇存在此类情况。

镇易地扶贫搬迁设置新街村半边街和布卡村老街两个安置点。搬迁人口涉及9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423户155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91户1071人,同步搬迁户132户485人,目前所有搬迁对象均已入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搬迁群众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形成难度较大,搬迁群众致富难度大。二是搬迁安置点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扶持的方式,通过产业和就业促进搬迁群众逐步致富。产业方面:一是通过迁出区土地流转、退耕还林增加群众收入;二是通过发展花椒、芒果等特色种植业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三是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拓宽搬迁对象的增收渠道。就业方面:按照《**区易地扶贫搬迁“1115”精准就业扶贫行动方案》的通知(东办通〔2019〕16号)要求,采取“送岗(未就业的)、稳岗(已就业的)、跟岗(有意愿的)、引岗(无意愿的)、安岗(有困难的)”等措施,不断推动**镇搬迁群众就业深入开展。

2.加快推进搬迁安置点社区申报工作,加强对搬迁安置点各方面管理。加快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安置点环境卫生整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多措并举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三)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用途不当和还款风险

**镇存在此类情况。

整改措施:

组织镇村干部采取发放宣传册、视频音频、入户讲解等多形式,加强小额信贷资金的用途、放贷要求及贷款流程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严格按照群众发展产业的需求,应贷尽贷,同时加强贷款农户后续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

(四)贫困户对政策性收入依赖程度高,需着力提升低收入人群自我增收能力。

1.着力培育增收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生猪养殖等扶持奖励政策的落实,打造培育一批“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已补助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15家,流转面积1890.55亩,补助资金31.8万元。近年来,**镇已发展特色种植14230亩,培育了“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25家。

二是提升产业组织程度。**镇已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2个,即:茶花土鸡养殖、五黑鸡养殖;已有10个村有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2019年有1个村集体经济达到8万元,2个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其余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2020年底通过光伏扶贫项目投入使用及其它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了10万元。

2.着力促进稳定就业,鼓励务工增收致富。

2020年围绕实现有就业愿意的劳动力家庭“户均培训1人、户均转移就业1人”目标,完成区就业局下达的技能培训任务750人(其中建档立卡560人),引导性培训3000人(其中建档立卡2336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31人(其中建档立卡6600人)。一是抓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根据群众技能需求制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完成引导性培训106人(其中建档立卡75人)。组织召开招聘会两场,宣传就业岗位2000余个,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07人,完成转移就业12988人。

二是抓岗位开发及服务保障。继续结合农村劳动力特点,围绕产业发展及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岗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继续加强送岗上门服务及务工宣传工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积极为辖区企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劳动力搭建平台,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用工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

(五)扶贫特色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业扶贫增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镇存在此类情况。

1.产业发展方面。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各项政策的带动下,**镇涌现出了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种养殖业,如新店房村600亩脐橙种植、松坪村2万羽“五黑鸡”养殖、播卡村的5万羽的“茶花土鸡”养殖基地等等。“一村一品”的格局初现雏形。但是我镇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着农业产业发展。**镇所辖村委会多处二半山区,水资源匮乏,农业灌溉基本靠降雨,靠天吃饭的现状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连片土地少,基础设施薄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困难,严重制约**镇产业发展。二是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小散弱现象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虽然**镇在脱贫攻坚期间获得了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产业格局初见雏形,但**镇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因素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资金主要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规模小、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现象,抗风险能力弱,变数大。三是产业发展“一窝蜂”、同质化等现象突出。产业规划上不够科学合理;很多行政村仍存在等项目的现象,不会主动结合实际,村情,自然条件等科学规划产业项目,落地项目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整改措施:

一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尽最大努力补齐**镇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基本靠降雨的依赖,增加产业抗灾能力。

二是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上,加大对优质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做大做强各村特色一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大产业信息市场资源共享力度,搭上农村电商发展的快车,做到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解决产品没有渠道的难题。三是结合自身实际,结合上级部门规划,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发掘更多优质产业,打造**镇特色产业品牌,在搞好生态保护的同时,推动**镇种养殖业的向好发展。

2.就业服务方面。2020年**镇实施转移就业1.36万人,组织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3750人。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益岗位设置不够科学,日常管理考核不到位。二是外出务工就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就业数据不够精准。三是劳动力素质整体有待提高,劳务输出可选择的工作岗位和群众收入有限。

整改措施:

一是制定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完善公岗人员日常工作管理考核,促进公岗人员高效履职。二是加强沟通交流,发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就业扶贫工作队员等与外出务工人员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务工时间、地点、岗位等情况变化,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就业数据精准到位,做到“帐实相符”。三是加强培训,引导和鼓励务工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群众就业和增收。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全镇各站所(部门)、各村要高度重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举一反三,逐一梳理问题,对标对表完成整改。

(二)细化措施,切实整改。全镇各站所(部门)、各村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做好整改台账的收集整理。

(三)建章立制,巩固成效。全镇各站所(部门)、各村要把整改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手段,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建立长效机制,补齐工作短板,持续巩固和提高脱贫质量。

《**镇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报告(全文共379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