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对策 、外部环境、高校
我们已是步入大三的学生,感觉毕业、就业离我们越来越近。为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可是我们迟早还是需要就业,就业让我们手足无措,让我们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太少······所以我选择了招聘之窗这门课,希望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面试或应变能力的技巧。通过这门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简单在这里谈一下。
从2014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一、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二、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的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引导和促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通过对高校的定期评估,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取得社会的认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
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尽快建立全国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这样,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省内外寻找自己的就业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各高校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使其逐步成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二)毕业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观念。
说到学生,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认真的反思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了。为什么我们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扰?当然,会有同学责怪学校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我们客观地说,我们不否认外部条件所起到的影响,这将在下一个关于学校方面的讨论中提到。现在,就说我们学生自己的情况。
首先是思想上,大学生一定要克服两种思想。第一个是浮躁的思想,第二个是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里养成的那种张扬个性、唯己独尊的思想一定要彻底的改掉!以使自己适应社会。
那么企业想得到哪些素质优秀的人才呢?我们怎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企业欢迎的人呢?
1、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使自己的政治生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统一。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2、提高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我们要认识清楚。
3、职业技能素质。大学生要有职业理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要有一颗赤诚的工作、事业之心,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和企业的培养!
4、文化素质。企业都想得到博学多才的大学生,所以一定要充实自己的大脑,用有益的知识。
5、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学生要发扬我们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
6、坚强的意志力。要乐于干累活,要敢于吃苦,吃苦是人生路上必须经历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
总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什么都重要!是使我们赢得求职胜利的根本保障!
(三)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
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
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按院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将就业工作经费纳入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
高校应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相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
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多难,我们还是得继续向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为此,我们得努力,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拥有一颗年轻奋进的心、一个成熟的思考和一双能听别人善意提醒的耳朵、一份完善的自我准备。为了工作,我们得自我准备,好学、谦逊、热情、积极、勤奋??
第二篇 ……此处隐藏12010个字……的职业选择
在当前社会制度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必要贯穿,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应让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从另一方面来看,既便一个社会存在着就业绝对困难,但是,在个人层面上,对于择业者而言,实际上只存在就业相对困难情境。而个人在择业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将决定其就业相对困难程度的大与小。基于这一缘由,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其次就是对大学生加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的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考虑自己多一点,考虑别人少一点,容易造成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缺乏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缺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差,而这些往往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因
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遭遇挫折、历经磨难是正常,大学生要向正确面对,必须保持健康的心态,科学地认识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大学生将来能真正满怀希望的投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要一环。在思想上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观念的更新,在心理上为他们建起强固的堡垒,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路上能够越挫越勇,成功了也不骄纵自满。
2.对用人单位对策及加强大学生本身素质
如今,用人单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录用不断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吸纳主要就业人员的第三产业在中国所占的经济比例在降低,而大学毕业生所存在的经验不足、不能吃苦等等原因使得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信用度不断降低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所以首先我们就要先解决用人单位心中的“疙瘩”第一,由政府向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第二,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这样才会使用人单位选到最合适本公司的人才,而不是一昧的追求高学历,高经验,使得原本许多怀才的“宝马”遇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要想彻底解决用人单位的疑虑,除了政府对用人单位灌输新思想,更应该做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首先,是在大学校园中,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
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四,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2014年7月,金融风暴正式席卷我国。在这时大学毕业生们更应该学会理性、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次金融危机预计将持续三年,这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因此由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困难将是长期的,我们要在思想上有这个准备。金融危机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自己打垮自己。当外在的客观困难被任意放大之后,人们就容易陷入一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客观原因的思维定势,从而不愿去查找自身的原因。其实这个时候是机遇与困境共存的时候,首先大学生们应该关注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发展方向。在金融危机中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但是我们更应看到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小企业优胜劣汰、产业升级的步伐,他们由原来粗放型、资源型企业开始向技术性、环保型和节约型转变。要完成这些技术升级,企业对技术型、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大提升。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尽快瞄准产业转移的方向,寻找工作机会。其次就是要抓紧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金融危机下经济前景不明朗,很多企业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大学毕业能否基本上实现就业直接关系着的就是小家的幸福安康,间接就是关系着国家这个大家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既是经济方面的同时也是有关于政治方面的,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我国的繁荣能否长久,持续。所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绝不容忽视的,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研报告[eb/ol].湖南调查信息网,
2014-3-4
【2】 彭绪山,秦卫东. [j]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冷思考.中国期刊网,2014(1)
【3】 再谈大学生就业问题【eb/ol】.中国论文发表网,2014-8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