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的,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 这些概念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都蕴涵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因素.
例如,在讲“惯性”时,通过讲述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辆的时速进行了限制,教育学生骑车要中速行驶.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据统计,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以将受伤的可能降低50%.
又如,在讲“摩擦力”时,指出人走路要依靠静摩擦前行,穿光滑平底的鞋子走在湿地砖上,由于摩擦力小,往往会导致跌伤.冬天的雨雪天气,使路面结冰,汽车在冰冻的路面上行驶,在汽车对路面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路面光滑,摩擦系数减小,使得摩擦力减小,行车的危险性加大.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遵循物理规律是保障人们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
例如,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讲述司机夜晚开车时不开内灯的原因.如果开灯,车内的物体就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形成像,如若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就会看不清车前的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车内不允许开灯.光的折射规律则告诉我们“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下水嬉戏: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规律的认识,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有了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
又如,流体的压强规律: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当人站在铁路旁时,火车高速驶过,火车两侧的气体流速会比稍远处大得多,则人靠近火车一侧的空气压强比外侧小得多,这就是人在气体移动中感觉被“吸向”火车的原因.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以及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载体.
物理实验常常伴随着危险,无论多么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
实验前必须作好周密的准备,不仅要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认真的检查,而且还必须按照实验的要求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无毒物质进行实验.
例如,可以用医疗针筒来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课外可以利用水和长塑料管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组织学生测定大气压强的大小.
总之,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教育,培养了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