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局党委年初安排,我们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重点部署,全力保障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在校学生1364人,教职工121人。
(二)我县职业教育以培养多层次、多领域及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专业、门类设置,实现技工教育、职高教育、就业创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农业机械培训等各类教育相辅相承,互促并进,同步发展。三年来,职教中心共培养、输送电焊、汽修、市场营销、学前、等各类人才1400余人。其中职高教育为高职院校输送57人,升本率始终超出全市平均升本率。技工教育为大中型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1217人;城镇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培训。201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学员676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8期319人,创业意识培训6期187人,“创办你的企业”培训7期319人。培训合格率达98%,就业率达95%。农广校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除现有农业中专在校生58人外,三年来对4200名农民进行了种子经销、农村经纪人、病虫害防治、蔬菜园艺等方面的免费培训。
(三)我县普职招生比例过于悬殊,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发展。1、社会价值观偏差。重普高轻职高的观念普遍存在,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职教学生绝大部分是不能进入普高或初中阶段流失的学生,文化知识及自身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县职教中心的“双师型”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20%,专业课教师虽然占教师总数的35%,但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经培训转岗的,缺少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专业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本县缺乏培训专业能力等原因,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知识更新不够,影响了现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建议措施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既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工程,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让职业教育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在贡献知识、提升技能、加快创新、增加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来助推经济转型,释放人才红利。
(一)是把握方向,找准定位。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找准功能定位。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原则,认真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精品化、系统化、区域化、特色化,打通高素质劳动者、创业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形成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互贯通,在职继续教育和就业创业培训有机衔接、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共同发展的资源共享、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具有地域特点、辐射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强县。
(二)是转变观念,营造氛围。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重大意义,积极报道技术能手、技师的先进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转变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三)是整合资源,深化改革。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积极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中高职衔接、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办法,广泛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和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对农村25岁以下青年,实施人才储备,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完善设立社区教育学院的设备材料及上级备案工作,创新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开展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灵活确定培训时间,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确保每人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实现就业。采取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等新型培养方式,对口培养企业需要的产业技术人才,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探索学校与企业互设“厂中校”和“校中厂”,使学生未出校门即开始上班,提高实训成效、缩短培训时间、节约企业培训成本,实现学生、学校与企业“多赢”。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探索集团化办学。将知名高职院校引进我县,设立基地和分院,改进企业生产工艺和种养殖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是调整优化,提高素质。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在合理补充文化课教师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专业课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给予一定的人才自主选择权,探索实施特聘兼职教师项目,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强化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赴企业实践锻炼和各种培训。加大对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在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操作等方面开展实用性培训,着力强化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课教师的指导能力。落实待遇。研究理顺现有行业培训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
近日,县政协社会与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县政协副主席强玉怀、李瑾的带领下,会同县教育体育局,深入到县职教中心,通过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职教中心始建于1999年,由原岐山高级职业中学,岐山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而成,2000年9月投入使用,2012年、2014年又分别将岐山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岐山县五丈原综合高中顺利并入,全面完成了县域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4人,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学生1738人。目前开设有中餐烹饪、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计算机应用、护理、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七个专业,其中烹饪、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近年来,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近3万人次,累计安置毕业生8000多人,就业安置率达到98%以上,安置的学生遍布西安、宝鸡、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宁波、天津等大中城市,大部分学生就业后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自主创业,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我县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职业教育正向着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主要体现在:
1、机构健全,基础牢固。县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做大高中教育,做强职业教育,巩固基础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的教育综合改革思路和“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指导办学,办学服务社会”的职教办学思想,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与基础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建立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机制,成立了加快职教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岐山县“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加大投入,保障发展。县财政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重点专业建设、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目前,县职教中心有满足各专业需要的实验实习室35个,机械类实训基地1个,计算机实训基地1个,多媒体教室22个,并建成了校园网络,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生产、实习环境。
3、紧抓队伍建设不放松。针对职教专业课教师紧缺,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师资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先后组织28人次参加了教师培训,对专业课教师学历未达标的70%以上参加了学历进修,专任教师40%以上参加了业务进修,通过一系列师资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烹饪大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关人,并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制定相对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使“双师型”教师达20名,初步形成了质量合格、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注重技能型人才培训。面向下岗职工和城镇再就业人员,面向“三农”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近年来共培训企业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多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5%,不少人回乡自主创业,成为了当地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民营经济的带头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有优势、有特色,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上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正路,职业教育被摆在“次等教育”的位置。重普通高中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和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致使职教招生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
2、专业教师紧缺。我县职教中心专业任课的教师目前仅有20人,且绝大多数是由普通中学转岗而来,专业化程度低。就近聘请的人员只能以相近专业替代而为之,外聘教师不仅难以聘到,而且费用高,短期行为严重,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从而造成教育教学处于被动状态,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就成为当务之急。
3、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由于企业用人制度不规范,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没有真正落实,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直接影响。
4、经费保障不足。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县财政仅能满足学校教师的工资支出,学校运转仅靠收取学杂费维持。二是经费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没有按规定将教育附加费等划拔县职教中心。三是获取经费渠道单一,每年即使争取到一些项目专项资金,但由于数量有限,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创新发展缺乏资金保障,只能用昨天的实训设备,培训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工作,学校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5、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和企业的供需契合度较低,特别是企业对校企深度融合的愿望不强,导致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难以深入推进。
三、几点建议
办好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高度重视,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在政策保障,合力形成等诸多要素已经具备。为此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职教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中、省出台的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政策法规,宣传职业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品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和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典型,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建议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县职教中心面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自主聘请兼职老师,落实好兼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使高技能专业教师请得进,留得住。建立教师到企业学习和邀请企业能人来校讲课的双向交流制度。校委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培训一批“双师型”教师,力争在短期内全部受到高层次轮训,提高专业实训水平。
3、严格落实县内企业用工准入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建议县政府出台关于县内企业和服务行业用工准入的制度,要求用工单位严格执行上岗资格认证制度,保证持证上岗,以顺利实现广大职校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同时要着力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职教资源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4、完善经费稳定的投入机制。一是县财政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努力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拔款,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继续落实好人头经费和生均经费,确保职业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划拔到位。二是县职教中心要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上做文章,通过兴办企业,探索学校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运作的新机制,以获取营利性的收入,在不断增加自身“造血”功能上做文章,弥补经费不足问题。
5、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一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实际需求,举办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不同学习者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条件。二是实施联合办学。可将职教中心联系挂靠到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大专院校或职校,实施高层次联合办学。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明确骨干重点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基地,大力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培训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设施设备为师生实习、实践服务,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四是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把技术含量高,有劳动就业市场的专业作为首选课程设置,开展“订单式”招生、“订单式”培训和“订单式”安置,把我县及社会紧缺性人才作为培训重点专业,培训特色专业品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全力开创我县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文档为doc格式